婚姻時代 第123章 發熱(一百二十三)(2/4)

二嬸表示:“以前有人說,鴨的嘴扁扁的,看起來縂是很傷心的樣子,不吉利。而雞的嘴尖尖的,看起來縂像是笑著的樣子,比較吉利。”

我哭笑不得:“那麽豬呢?難道豬的鼻子就很好?”

二嬸也笑了:“我也不知道以前的人怎麽想的……”

嗯,既然如此,最初提出來這些想法的那個人憑什麽就是對的呢?他是那些“看不見的存在”的代表嗎?

大家都覺得他提出的想法有理,不過是因爲心理作用。畢竟,大家都是喜歡趨利避害的,任何一些可能産生不好的做法都會被摒棄,從而選擇最有可能帶來美好的做法。

慢慢地,這種想法開始蔓延,一代傳一代,下一代也不問爲什麽,衹覺得好像一直如此,那就一直如此了。

這是一種從衆心理,而且還是隔代從衆。

既然相信有“看不見的存在”,爲何就不能有些關於人的代入感?

你想想,每個人去拜拜都是拿雞肉和豬肉,喫得不膩嗎?換做是人,喫多了也會覺得反胃。

好多人去拜拜的心理都是這樣的:弄的雞肉越大越好看,就說明越容易得到“看不見的存在”的認同。

嗯,感覺,就類似於現實生活中塞錢去求人辦事一樣,塞得越多,事就越容易辦成。

可,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。

也許,“看不見的存在”也排斥這種感覺呢?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