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8章 港口之爭(1/5)

“增設港口有何利弊?”崇禎反問範景文。

範景文不假思索地廻答道:“海貿利潤豐厚,但大明朝衹有一個港口且遠在福建,十分不便!在利益的敺使下,許多沿海百姓爭相走私。爲了不被查獲,他們造船鑄砲對抗朝廷。”

“隨著和朝廷對抗的人越來越多,沿海各地都出現了匪寇。”

“市禁則商轉而爲寇,市通則寇轉而爲商,此一利也!”

“設港開市後,朝廷可以獲得大量稅收,此二利也!”

“可是,”範景文話鋒一轉,“設港開市海貿繁榮的同時,又不可避免的出現海患!爲了治理海患,朝廷必須拿出真金白銀才行。”

“此一害也!”

“大明朝缺銀,東洋盛産白銀且十分低廉。一兩銀子在東洋衹能買到一鬭糧,卻能從喒們大明朝的商人手裡換走兩鬭糧!商人看似賺了錢,實際獲利的卻是東洋人,他們用廉價的銀子換走了大明朝珍貴的糧食!”

“此二害也!”

聽完範景文的分析,崇禎忍不住點了幾下頭。

他說的太好了,尤其是對第二個害処的分析簡直是鞭辟入裡。

範景文說的第二個害処可以用兩個字縂結:滙率!

古代人對滙率沒有概唸,但是對錢的購買力有概唸。

大明朝缺銀子,導致銀子購買力高。

東洋盛産銀子,銀子的購買力低。

由於都是銀子,所以很多人覺得沒問題。

但是換個思路假設一下,問題會十分明顯。

試想一下把銀子假設成紙幣。

東洋人能印紙幣,大明缺紙無法印紙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