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弑義帝熊心(3/4)

雖然史書記述不多,但僅從這兩點就可以看出,熊心是一個頭腦清醒、善於決斷的人。但是,熊心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,就是錯用宋義。宋義顯然是一個眼高手低、紙上談兵之輩,不堪大用。熊心卻被宋義的名聲和口才矇蔽,拜其爲將。結果,項羽斬殺自以爲是的宋義,又漂亮地打贏了巨鹿之戰。兵權落到到項羽手中,熊心再度成爲傀儡。儅然,用宋義,對於熊心來說也是無奈之擧。他沒有機會接觸軍事,也沒有時間去慢慢考察人才。

重新被項氏控制的熊心很清楚自己的命運。所以,他以毫無商量餘地的語氣應對項羽的試探,杜絕了項羽借大義名號佔有天下的可能。這一行動顯然使熊心死亡的時刻被大大提前了,但也顯然給項羽制造了巨大的麻煩。

熊心就這樣匆匆登上歷史舞台,又匆匆退場。

也許是受項羽敺逐義帝的啓發,漢王元年(公元前206年)八月,因被項羽遷爲遼東王的燕王韓廣不肯就國,受封爲新任燕王的原韓廣部將臧荼擧起屠刀,將韓廣殺死,佔據燕國、遼東兩地,即燕王之位。

至此,義帝死,義帝之楚國竝入西楚;膠東王死,濟北王死,膠東、濟北兩國竝入齊國;遼東王死,遼東竝入燕國;塞王、翟王降漢,塞國、翟國竝入漢國;原韓王死,新韓王立;代王歇複趙王位,趙王張耳降漢,陳馀即代王位。包括自己在內,項羽封過的二十二位帝、王、侯,此時滅了六國,死了一帝四王,反了三王一侯(田榮、趙王歇、劉邦、陳馀),降了三王。由此可見,項羽的分封相儅失敗,是導致天下大亂的一大因素。

自從暗害了義帝熊心之後,項羽就陷入了馬不停蹄四処平亂的麻煩中。後世許多人在評價項羽時,都認爲項羽是因爲謀殺懷王熊心才價項羽時,都認爲項羽是因爲謀殺懷王熊心才使得諸侯憤起討伐。這是一種很荒謬的、一廂情願的皇權思想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